“你上一份工作為什么離開?”
這是每一位建筑從業者換工作時,幾乎必被問到的問題。
很多人下意識就回答:“呃……就是個人因素啦。”但HR早已在心里打了問號。
離職不是問題,「不會說自己為什么離職」才是問題。尤其在建筑行業這個講求團隊協作與項目穩定度的環境中,HR或用人主管更想知道的是:你來我們這里,會不會又很快走?你過去在團隊中的表現如何?你的專業是否能穩定發揮?
?
為什么離職理由那么重要?
HR在意的不是你離開了哪家公司,而是你是怎么離開的。這背后透露的,是你的職場態度、思考方式、問題處理能力,甚至是你在團隊中會不會是個“麻煩制造者”。尤其在建筑業,一個項目動輒一年半載甚至更久,用錯人、換人頻繁,造成的損失遠比普通行業高。
所以HR或主管問你為什么離職,其實是在觀察以下幾點:
你面對問題的態度,是積極還是逃避?
你的回答是否前后一致,有沒有邏輯?
你是否理解自己的職業規劃,知道自己想要什么?
如果我們錄用你,你有可能穩定留下嗎?
換句話說,離職理由是一次職場“人品檢測”。
這些「NG說法」,HR一聽就知道有問題
?
很多建筑人離職后沒太多準備,一到面試現場就亂講一通,導致錯失好機會。以下這些“高風險說法”,你可能也講過:
1. 「就是想換個環境」
聽起來像“不知道自己要什么”,缺乏規劃感。除非你能清楚說明:什么樣的環境你在找?過去的環境具體哪里不適合你?
2. 「公司太亂了,管理一團糟」
這類直接批評前東家的話,很容易讓HR覺得你情緒化、不成熟。建筑公司當然會有管理混亂的情況,但更重要的是——你怎么處理?你有沒有試著溝通過或提出改善?
3. 「跟主管處不來」
問題不在你講了“事實”,而是HR接著會想:“那你到了我們這里呢?會不會也無法跟我們的主管配合?”
4. 「就……沒什么特別原因啦」
這類含糊回答會被當成隱藏問題,HR心中警鈴大作:是不是跳槽頻繁?是不是被資遣卻不敢說?
5. 「之前公司裁員/我其實是約聘」
這并非不能說,但若簡歷上沒提或講法前后不一致,就會讓HR產生不信任感。尤其建筑業很多項目制合作或外包形式,更要說清楚合作關系與角色變化。
?
那到底該怎么說?記住這三個原則:
原則一:不說謊,但懂得選擇角度
別傻傻實話實說,把所有負面經驗一股腦倒出,也不要硬掰故事。重點是:用“成熟的說法”表達事實。
錯的不是你離開,而是你怎么講。
例如:
「上一份工作我負責工地現場管理,三年下來我的施工統籌經驗已非常穩,但我發現自己更想深入設計整合流程,這在原公司機會有限,因此我希望尋找能接觸更多項目前期規劃的公司。」
或者:
「那是一個短期項目合作,項目結束后我也想趁機評估職業方向,更專注在城市更新或綠建筑方面的發展。」
?
原則二:以未來視角,收尾自己的過去
不要停在“為什么離開”,而是把重點轉向“為什么選你們”,讓HR聚焦在你的動機與匹配度上。
例如:
「我過去主要負責公共工程項目,但現在想轉向商業空間設計,貴公司在這方面有非常多知名案例,我希望加入后能參與這樣的項目并繼續成長。」
或:
「我學會了自己在工作中最重視的是團隊溝通與前期統籌,而我看到貴公司強調工程整合與設計協同,這正是我想投入的方向。」
?
原則三:練習說出口,不臨場亂講
你講的話HR一聽就知道是「想好了」還是「亂掰的」。不是要你背稿子,而是練習出一套屬于自己的敘述邏輯。
建議用這個架構準備你的離職說明:
【發生什么】+【我學到什么】+【為何選擇離開】+【為何想加入你們】
比如:
「我在上一家公司擔任建筑設計助理,參與多項住宅案設計,并在過程中熟悉了建材選型與3D建模。但我發現自己對施工圖細節與法規整合更感興趣,而原公司的專案較偏概念提案,因此我希望能進入更強調設計落地的團隊。貴公司近期在推動BIM流程,我非常期待能加入并深化這方面能力。」
HR的心聲:我們不是在刁難你,是在評估你值不值得投資
在建筑行業,培訓一個新人、讓他熟悉公司文化與項目流程,動輒幾個月甚至半年。一個不穩定的員工,對公司來說就是時間、成本、進度的巨大風險。
HR不是怕你離職,而是怕你沒想清楚就來了,又很快走。
所以請務必讓你的離職理由說得清楚、有邏輯、有未來感,讓HR相信:你已經想清楚了,而且你是真的想來。
?
離職,是你理解自己的機會
每一個選擇離開的背后,都藏著你對自己更深的認識。無論是想換跑道、想追求更專業的成長,還是對過往的不滿,請在面試前重新整理:
你從上一段工作中獲得了什么?
你離開的真正動因是什么?
你想走向怎樣的職業未來?
然后,把這些話練習出來。不是為了包裝自己,而是為了讓你的誠實更有力量、你的故事更有說服力。
離職不是錯,錯的是你講不清楚。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